新型配電設備行業現狀怎么樣?新型配電設備市場還有發展空間嗎?新型配電設備微機保護裝置是用微型計算機構成的繼電保護,是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的發展方向(現已基本實現,尚需發展),它具有高可靠性,高選擇性,高靈敏度。微機保護裝置硬件包括微處理器(單片機)為核心,配以輸入、輸出通道,人機接口和通訊接口等.該系統廣泛應用于電力、石化、礦山冶煉、鐵路以及民用建筑等。微機的硬件是通用的,而保護的性能和功能是由軟件決定。
據中研普華研究院《2020-2025年中國新型配電設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》
2020年新型配電設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
在我國,配電系統可劃分為高壓配電系統、中壓配電系統和低壓配電系統三部分。
由于配電系統作為電力系統的最后一個環節直接面向終端用戶,它的完善與否直接關系著廣大用戶的用電可靠性和用電質量,因而在電力系統中具有重要的地位。我國配電系統的電壓等級,根據《城市電網規劃設計導則》的規定,220kV及其以上電壓為輸變電系統,35、63、110kV為高壓配電系統,10、6kV為中壓配電系統,380、220V為低壓配電系統。
變壓器的安全運行管理工作是我們日常工作的重點,通過對變壓器的異常運行情況、常見故障分析的經驗總結,將有利于及時、準確判斷故障原因、性質,及時采取有效措施,確保設備的安全運行。
新型配電設備變壓器是輸配電系統中極其重要的電器設備,根據運行維護管理規定變壓器必須定期進行檢查,以便及時了解和掌握變壓器的運行情況,及時采取有效措施,力爭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狀態之中,從而保障變壓器的安全運行。
①目前電網容量與負荷不匹配
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用電量迅速增加,原建配電網的設備和導線均與用電量不相匹配,不少地方超負荷運行,不僅影響供電安全,還大大增加了配電系統的損耗。節能改造的辦法就是更新線路與設備。
②供電電壓不合理
有些地區和許多較大型用電單位的供電電壓偏低,如過去規定企業進線電壓應為6千伏,中間需經過多次降壓,既需較多的建設資金,又增加了系統的電力損耗。適當提高供電電壓,將原二次乃至三次降壓減少為一次,可大大減少供電系統的設備與線路損耗。
③布局不合理
許多地區的用電戶和企業的用電設備遠離配電中心,使得低壓(0.4千伏)送電距離過長,造成很大的線路損耗和電壓降落。這種情況在舊的大、中型企業中普遍存在,原因是當時設計規定配電中心要建在企業的引進電源的一端。改善的措施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,盡量移近配電中心與用電設備的距離,將原來低壓長距離送電改為高壓長距離、低壓短距離送電,可以大大減少送電線路的損耗。
④無功功率短缺
隨著經濟的發展,供配電系統中感性負荷迅速增加,眾多的配電變壓器和電動機處于低負荷率的非經濟運行狀態,造成供配電系統無功功率的大量需求,如不及時補充,將引起供電電壓質量下降,系統損耗增加,既要浪費電能,又將影響供配電設備的使用率,甚至造成事故。解決以上問題的技術措施是在供電方和用電方加裝補償電容,前者稱集中補償,直接受益者是供電部門,用戶的效益來自少受功率因數不達標的罰款;后者稱為就地補償,直接受益者是用戶,主要是減少線路損耗。無功補償的效益除上述之外,還可以增大發電機、變壓器等設備的利用率,降低供電成本,提高系統運行的安全性。
⑤配電設備陳舊落后
我國在用的配電設備如配電變壓器及各類開關,許多是陳舊落后的,由于資金不足和相關部門節能意識不夠等原因,不能及時更新,結果浪費了大量電能。如配電變壓器的空載損耗60年代初的ST型變壓器是70年代初期產品S1型變壓器的1.32倍,S1系列又比S6系列的大約14%,而90年代后期以前應用的S7系列變壓器又比S6系列的小45%,90年代末國家推廣使用的S9系列變壓器的空載損耗和負載損耗更小。其它如電磁開關、電纜接頭及連接金具等情形類似。如能及時更新這些陳舊落后的配電設備,可使配電系統減少大量無謂的電能浪費。
那么,未來新型配電設備行業發展趨勢如何呢?請點擊中研研究院研究出版的《2020-2025年中國新型配電設備行業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》。
【電改新思維】謹防增量配電投運后蛻變為“獨立供電局”
[篇首語]
增量配電試點是我國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關鍵舉措
根據中共中央、國務院《關于進一步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》(中發〔2015〕9號)文件精神,作為將競爭引入壟斷環節的關鍵突破口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能源局啟動的增量配電試點項目,是我國推動電力體制改革所特有的新生事物,國外無此先例。
個人認為,通過啟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來探索我國電力工業“輸配售分離”市場化的方法,是立足“存量保穩定,增量覓革新”的穩妥而智慧的電改戰術,是非常適合我國電力能源行業具體國情的強有力舉措。2020年8月,國家發展改革委、能源局在第五批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通知中明確:“鼓勵具備條件的?。▍^、市)自行確定和公布試點項目。
對前期增量配電業務改革試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,且制度健全、操作規范、監管有力、未出現明顯問題的地方,鼓勵其自行確定和公布后續新增試點項目,相關材料抄報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家能源局?!?,可見國家對于推動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的決心之大、行動之迫。
這充分說明,一旦探索出相對成熟的配售電市場化模式,增量配電業務改革即將步入快車道。然后,以增量配電業務成功實踐,反哺推動存量配電業務升級,最終完成我國電力產業“管住中間、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,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,有序向社會資本開放配售電業務”和“推進交易機構相對獨立,規范運行”等市場化的電力能源革命進程。
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情況概況
自2016年國家啟動增量配電試點項目以來,在政府相關部門、供電企業、試點項目單位以及社會各界的推動下,取得了較大的進展。截止目前,國家發改委、能源局分五批共啟動了459個增量配電試點項目。據不完全統計,在前四批380個試點項目中,180個試點項目取得了供電業務許可證,226個試點項目完成了配網規劃編制,250個試點項目確定試點業主。
總體看來,正式投產運行的試點項目還比較少,人們所期待的社會資本積極參與、電力終端市場活躍的火熱景象難覓端倪,試點推進的熱情與進度受到極大影響。從開始時的趨之若鶩,到后來的部分項目業主難覓,這和試點項目投運后的經營業績表現不佳、商業模式陳舊、市場前景渺茫等有著直接的關系。
增量配電試點的項目建設模式,已基本成熟
從啟動建設和已建成投運的試點項目來看,在增量配電網建設階段,歸納起來主要面臨著上級電網接入、電源接入、存量資產處置、存量客戶劃轉等方面的難題,項目建設相關制度健全、操作規范、監管有力,已基本成熟。個人認為:試點項目在建設過程中所反應出的這些難題,是本輪電改“輸配分離”博弈的必然結果,應該不難理解。
業主單位覺得自己承擔了公用電網應盡的義務,卻沒有得到公用電網應有的權利。然而從商業視角思考一下,原本是人家的蛋糕,現在你要拿走一塊,還是挑好的拿,必然會遇到一些難題和障礙,這是正常的商業攻防邏輯,無可厚非。也就是說,試點項目在建設階段雖說是歷盡艱辛,但是基本上沒有迷失方向。然而,從目前已投產運行的試點項目來看,則差強人意。
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投運后,正在走向“獨立供電局”的路上
在當前增量配電試點的層層障礙和艱難跋涉中,雖然涌現出一些建成投運案例,但是投運后,也逐漸顯現出蛻變為“獨立供電局”的危險趨勢。
所謂的“獨立供電局”就是類似供電局、供電所、輸配售一體的思維觀念和經營管理模式。一些增量配電試點項目建成投運后,業主單位在配售電業務運營管理方面,因沒有成熟可借鑒的樣本案例,學習照搬了供電局、供電所的業務管理模式。更有甚者,直接延伸使用了供電局、供電所的生產、營銷、調度等供用電相關的業務系統軟件平臺。
因而,致使試點項目投運后,除了資本歸屬的差異外,徹徹底底的成功打造出第二個“供電局、供電所”。這里并非是否定“供電局、供電所”的業務管理模式,國網、南網、蒙西以及各地方電網企業,多年來經過持續不斷的積累和優化的輸配售一體的業務管理模式,是非常優秀的業務管理模式,這一點毋庸置疑,相應的業務系統軟件平臺也是固化的輸配售一體的業務管理模式。
然而,國家搞增量配電試點項目的初心或者說試點項目所承擔的使命,則是探索輸配分離、配售分離、輸配電價管控、售電價市場化以及科學監管等輸配售“分離”電力體制市場化改革的重任。用輸配售“一體”的思維觀念來踐行輸配售“分離”的改革目標,可謂是南轅北轍。
供電局的輸配售“一體”與增量配電的輸配售“分離”,在電力生產和用電服務方面,其市場主體分工、業務管理范疇、商業營收項目等等都已經相去甚遠。電力輸配售從“一體”到“分離”的過程,是電力產業價值鏈上的市場主體進一步專業化細分和協作的過程。中發〔2015〕9號文件“管住中間,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,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”的改革總體思路,是電力產業價值鏈細分后,各市場主體商業模式的基本原則。
由此可見,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投運后蛻變為“獨立供電局”將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情。這將會導致由區域一統式的壟斷,演變為軍閥割據式的壟斷,電力市場化治理必將更為艱難,偏離了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初衷。更為重要的是,這將導致增量配電網企業經營的業績表現不佳、商業模式陳舊、市場前景渺茫等諸多弊端。因此,增量配電網企業急需轉變思維觀念,找準自身位置,發揮樞紐優勢,步入健康良性的發展軌道。
立足自身優勢,提升整合能力,探索泛化服務是增量配電網的發展趨勢
根據“管住中間,放開兩頭的體制架構,有序放開輸配以外的競爭性環節電價”的改革總體思路,增量配電網企業的準確定位,應該是那個被管住的“中間”之一,處在“輸配售”中最為關鍵的配送(電力末端物流企業)環節。上游是輸電企業,下游是電力用戶;左邊售電公司,右邊綜合能源;前面電力交易,后面政府監管。增量配電是處在市場化電力產業鏈中最有利的樞紐位置市場主體,轉變經營觀念,跳出思維定式,泛化服務創新空間極大。
個人認為: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投運后,必須牢記深化電力體制改革的初心和使命,徹底轉變完全依靠“吃差價”生存的經營觀念;立足自身優勢,樹立客戶思維;增強協同連接,促進科學監管;整合社會資源,提升服務效率;積極探尋泛化服務產品。構建“主業保成本、服務創效益”的市場化競爭商業營運模式,才是增量配電試點項目投運后的經營發展路徑。
切記,在市場化的條件下,一定要消除試點項目建設投運即為項目成功的思想誤區,從商業的視角看,項目投運恰恰是生意剛剛開始的起點?!暗雷枨议L,行則將至,行而不輟,則未來可期”,以此與增量配電試點的改革探路者們共勉。